close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

摘要:

這篇文章將針對「健身時到底該先做有氧還是重訓」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,從減脂、增肌、提升體能三種不同訓練目標進行分析,搭配運動生理學觀點與實際操作建議,幫助依照自身目標做出最適合的選擇,提升訓練成效與效率。

大綱: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的黃金配方

 

先有氧還是先重訓?科學角度這樣看

  • 探討有氧與重訓的能量消耗與訓練邏輯

  • 心率與肌肉疲勞度對順序的影響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


目標不同,順序就不同:三大訓練目的對應建議

  • 減脂族:先重訓再有氧最有效

  • 增肌族:強化肌力訓練為優先

  • 提升心肺耐力族:優先執行有氧訓練

📊表格整理

訓練目標 建議順序 理由說明
減脂 先重訓再有氧 增加後燃效應,提高脂肪燃燒率
增肌 先重訓後有氧或跳過 集中能量於肌肉刺激與修復
提升心肺 先有氧再重訓 先提升心肺強度與耐力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


實戰建議!如何設計你的訓練流程?

  • 每週訓練次數與分配建議

  • 搭配飲食與休息的黃金三角

  • 避免陷入無效訓練的三個錯誤順序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


常見迷思破解:先做有氧會燃燒肌肉?

  • 探討肌肉分解的誤解

  • 如何避免訓練強度過高導致疲勞影響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


結論與建議:最重要的是「適合你」的順序!

  • 以目標為中心調整順序才是王道

  • 長期規劃比一時爆衝更關鍵


📌 四、 建議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的黃金配方

先有氧還是先重訓?科學角度這樣看

健身族群經常陷入一個兩難的抉擇:到底應該先做有氧,還是先重訓?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看,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我們身體對於能量的使用優先順序,以及訓練所帶來的疲勞效應。

一般來說,有氧運動(如跑步、游泳、有氧操)主要仰賴脂肪與碳水作為能量來源,而重訓則是高強度、短時間的爆發性運動,主要消耗糖原。若在進行有氧運動後再重訓,肌肉可能已出現疲勞,導致舉重時表現不佳,反而降低訓練效率與效果。

另外,若以「脂肪燃燒」為目標,重訓後進行中低強度有氧更能觸發「後燃效應(EPOC)」,持續燃脂長達數小時。這意味著順序不只是技巧,而是效能管理的關鍵。

 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

目標不同,順序就不同:三大訓練目的對應建議

健身這件事從來不是「一體適用」,而是高度個人化的旅程。到底該先做有氧還是重訓?真正的答案取決於你目前的目標——減脂、增肌,還是提升心肺耐力。不同的訓練目的,會改變你對「順序」的選擇與安排。

對於減脂族群而言,建議採用「先重訓後有氧」的模式。這樣做可以先用重訓把糖原消耗掉,讓後續的有氧運動更有效地動用脂肪作為燃料,加乘燃脂效果。而且,重訓能促進肌肉生長,而肌肉多一點,基礎代謝就高一點,自然更容易瘦。

若你是增肌族,順序更不能錯。重訓應該放在前面,讓你的肌肉在精力最充足的時候受到最大刺激。若先做有氧,會消耗糖原與體力,導致肌肉無法被有效訓練,成效大打折扣。有些人甚至選擇「完全不做有氧」,在增肌期只專注於高蛋白飲食與重量訓練。

而對於以提升心肺耐力為目標的人,例如準備馬拉松或是改善健康指數者,則建議把有氧放在前面。這樣能在體能最佳狀態下進行心肺挑戰,提升耐力和有氧表現,之後再進行少量重訓做輔助即可。

這裡為你整理了一張比較表格:

訓練目標 建議順序 理由說明
減脂 先重訓再有氧 增加後燃效應,提高脂肪燃燒率
增肌 先重訓後有氧或跳過 集中能量於肌肉刺激與修復
提升心肺 先有氧再重訓 先提升心肺強度與耐力


實戰建議!如何設計你的訓練流程?

即使理論再強,沒有落實在實際訓練規劃裡,也是紙上談兵。這一段,我將分享幾個實用原則,幫助你設計出屬於自己的訓練流程,讓順序發揮最大效益。

第一步是掌握你的健身頻率與時間。如果你每週能訓練 3 次以上,建議採用「拆分訓練」的方式,例如週一做全身重訓+20 分鐘有氧、週三以有氧為主+核心訓練,週五再重訓一次,這樣能達到平衡又有變化。

第二是搭配飲食與睡眠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選擇早上空腹做有氧,建議前一晚攝取複合性碳水(如燕麥、地瓜)來儲備能量;而重訓後記得補充蛋白質與適量碳水,讓肌肉修復更有效。別小看睡眠,它是建構好體態的關鍵拼圖。

第三,請避免這三個常見錯誤順序

  1. 有氧時間過長,導致重訓無力應對。

  2. 重訓太密集,卻沒搭配後續輕有氧調節心率。

  3. 有氧與重訓順序無規律,身體無法適應進步。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

透過結構化安排,你不再只是去健身房「動一下」,而是每一分努力都更有方向、有結果。


常見迷思破解:先做有氧會燃燒肌肉?

很多健身新手最常問的一句話是:「我是不是做太多有氧,導致肌肉都被燒掉了?」這個擔憂來自於「肌肉分解」的迷思。但實際上,這要視你的訓練強度、時間長短以及飲食狀況而定。

如果你長時間進行高強度有氧運動(如每次60分鐘以上、間歇跑等),且熱量攝取不足,那確實可能會啟動「異化作用」,造成肌肉分解來提供能量。但只要你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,並控制有氧時間在 20~40 分鐘之間,通常不會對肌肉造成太大威脅。

另一個迷思是:「先做有氧會讓重訓沒力氣。」這其實是部分真實——如果你今天跑了 45 分鐘後才去做深蹲,體力確實會下降,但如果你的目的是提升心肺,這種安排就合理。因此,這並非對錯問題,而是「順序需對齊目標」。

這裡提供破解建議:

  • 想維持肌肉量?有氧別超過 45 分鐘,並補足營養。

  • 想減脂不失肌?可採循環訓練(如 Tabata)混合有氧與肌力。

  • 若做有氧前就覺得體力快光,試試調整成重訓先行。

你健身一直沒效,其實是順序錯了!揭密「有氧 vs 重訓」先後


結論與建議:最重要的是「適合你」的順序!

最終要提醒的是:你不是在健身房跟別人比速度或重量,而是跟過去的自己比進步。順序有沒有錯,並不是別人說了算,而是要看你身體的回饋、你的目標與生活節奏

如果你想減脂,建議「先重訓再有氧」,提升後燃效應與燃脂效率;若你專注在增肌,那就讓重訓佔據你最有力的黃金時段;而想強化心肺耐力的人,則可安心先跑步,再輔以少量核心或重訓作結尾。

健身不應是壓力,而是自我投資。順序對了,成效自然來,信心也跟著回來。記得每一次訓練都要有目的、有節奏,才是打造理想體態的關鍵節奏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有氧 重訓 健身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黛比 的頭像
    黛比

    黛比漫遊

    黛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